东方网记者陈珠还12月3日报道:一男子进入地铁轨道被碾压身亡,某高校学生从宿舍楼跳下,一位年轻妈妈开煤气自杀身亡……这样的事件重复上演,令人触目惊心,如何发现身边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并帮助他们度过危机?今天中午12点,由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林昆辉发起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希望24热线”(51619995)在上海开通,旨在为试图自杀的人群提供心理帮助。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是什么原因导致自杀者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原因自然也有种种,比如精神抑郁症的作茧自缚,比如失业、经济困难、家庭纠纷等事件的剌激,但自杀也是可以干预的,如果能及时伸出援手,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温暖有力的“正能量”,或许这些年轻的生命就不会过早凋零。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三个城市开通了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分别是北京、广州和上海,成功降低了众多高风险来电者的自杀风向。而在上海,虽然早已有了心理援助热线,但迟迟没有开通危机干预热线。“一个人在生死一线时,打通电话,看看是不是还有人关心自己。”林昆辉说,“希望24热线”的消极意义在于应急,其积极意义在于体现了城市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到了何种程度,而市民、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也是市民共同投入关注生活救助和生的体现。
林昆辉告诉记者,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处理的是正常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失调,而危机干预热线处理的是人的生和死,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群转化自杀意念,解除他们自杀动机,最终把这部分人群从生死的边缘拉回正常生活。
林昆辉介绍,“希望24热线”由100位接受过完整危机干预专业训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天24小时轮值接听。另外,还有150位专业宣讲员将深入社区、学校、办公区域,普及和宣讲危机干预的种种方法。另外,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热线开通后,除了一位接线员,还有一位陪同“联络员”,一旦想自杀者透露了自己所在位置,就可以及时通知110和120,以便更好地解救他们。
志愿者尹女士原本是一位企业管理人员,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和很多爱心人士一同赶赴灾区,为当地的灾民进行灾后心理疏导,“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在地震中去世了,他自己逃出来被救援人员所救,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不敢上楼梯,晚上也睡不着觉,家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尹女士说,也正是那次难忘的经历,让她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想法,渐渐地她离开了企业,转行成为了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每个生命都是很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很多慢性疾病都跟情绪压抑有关,在上海迫切需要这样一条热线,需要这样一个专业的团队。”尹女士说,在她的心理,周围朋友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大家都还好好活着。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大学老师、白领、公务员,以及企业高管都纷纷报名志愿加入“希望24热线”。目前,第一批接线员和宣讲员的专业培训已经结束,明年三月,第二批志愿者培训招募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