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1
新潜意识观: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调控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2
条件性情绪反应:条件性情绪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其主要成分为条件性情绪反射,即人们一到某条件下便自动产生一种情绪体验。在临床实践我们还看到,当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出现的瞬间,人们的认知评价、知识检索、思维判断和相应的表情和行为等也几乎同时实现了。鉴于这种情绪反射的同时也伴随着认知和行为活动的综合反应性质,我们称其为条件性情绪反应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3
天才学生潜意识积极学习状态是什么?
1.学习时情绪与态度积极,没有累,烦等消极情绪体验。
2.学习时的能力状态和效率特别的高。
3.学习时行为自觉勤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4:
潜意识积极学习状态怎样变成天才学习状态?
1.由于学生在以往某门功课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高度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这种积极情绪体验与该门功课的学习,解题,应用等情景建立起牢固的条件行情绪反应。使其以后每遇到该门功课的学习,解题,应用等情景时,大脑就会自动的产生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应。
2.积极情绪高涨即学习智力高。学生一到学习某学科内容时即积极情绪高涨,同时导致大脑细胞活跃,知识学习记忆速读变得迅速而牢固。
3.知识学习领先一步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解决该学科问题时的思维敏捷,思维正确率高,导致课堂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考试等场合的学科智力胜人一筹的现象。
4.由于第三条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带来无比的认知评价快乐即内在学习动机带来的快乐。这一快乐使前面的条件性快乐情绪反应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即刻驱动当前学习进入所谓的“天才学习状态”。
5.积极情绪推动知识学习高效,知识学习高效激发积极认知情绪再度推动知识学习的高能,高效状态,......情绪与认知;认知与成功;......相互促进,放大循环,就是天才形成的蝴蝶效应。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5
潜意识积极学习状态如何形成?
1.潜意识积极学习状态的形成,必须有某种伴随学习过程的积极情绪源的形成。
2.必须有恰当的某类学科的知识学习,应用过程;从而产生潜意识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应。
3.在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驱动下,产生对自己解决某问题的积极的单向思维——自信,即偏高的估计自己学习能力。
4.上述自信单项思维导致在评价自身学习成败过程中,忽略失败现象及其消极情绪体验,只在意并下意识的记住这个过程中的成功带来的积极,兴奋情绪体验,把所有的过程看成是必然成功的过程,失败只是小波折。
5.基于这种心理效应,最终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学习时的“打牌”效应——预期成功,追求成功。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6
原有固定点知识因素及其智力效应:人们在成长的某一阶段上,多为不经意间偶然的提前学习了某方面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导致了该学生再学学某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知识或解决此类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明显的表现出理解,记忆,解决问题思维顿悟上的智力优势。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7
怎样培养出天才学习个性与能力的学生?
1.通过临床技术干预,使学生进入天材生的潜意识学习状态,体验和理解天才学习过程及其意义。
2.要树立天才生的价值观念,信念和理想目标,并为之激动而励志奋斗。
3.要诊断出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与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正确的诊断为依据解决学科知识结构,质量以及学科元认知策略缺陷和不足。
4.在成长道路上遇到许多个性不成熟或个性不适应做一名天才学习生的需要等问题,必须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塑造起天材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以彻底成为一名天才学生。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8
临床塑造天材生学习状态的基本技术操作:
1.设计引起天才学习状态产生的刺激情景(s)
2.唤起导致天才学习状态的情绪状态
3.设计情感组织者内容
4.促进S-E'-R'形成的情感组织者运行
5.“安装”思维内容的情感组织者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在元认知干预技术领域,为了培养被试学生的某种思维,人格和情操反应,向其大脑中输入一组知识或事件,以引发其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思维或积极人格行为反应的临床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9
情感组织者技术本质:
1.本质是一种条件化自动运行的程序性知识。
2.上述这种知识的认知活动是可控的和条件性的。
3.它是以引发积极情绪情感为目的的临床暗示学习的认知过程。
4.把设计好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在临床暗示训练过程中安装在人格大系统中,效果会更好。
5.情感组织者内容可成为培养元认知技能活动的输入内容。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歪曲”究竟指什么?
当一名儿童在早期接受家庭教育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的否定、控制、责备等过多或过于严厉的情况下,其容易形成高于别人的产生焦虑情绪的能力。在长大后,成为一名过敏型性格的人,每当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别人只能产生1或2强度的焦虑情绪的时候,他则能够产生出8-9强度的焦虑。这是童年时期父母过度教育训斥下产生焦虑,其内分泌器官产生焦虑激素功能在用进废退效应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形成了容易生产较高焦虑激素能力。这种每遇事情就产生出明显高于普通人的焦虑情绪会推动其形成只向糟糕方面检索知识进行思考的单向情绪思维;这种单向思维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对自己的言行、能力、价值、人际关系等等做负面判断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概念歪曲现象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知识点分享11
女大学生嫉妒心理临床干预的特殊操作程序
第一,在面谈中通过约40分钟时间使其在认知上完全知道、理解嫉妒产生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机制;条件性情绪反应驱动单向思维导致错误认知的机制;元认知智慧调控机制等。
第二,在首次会谈后期,帮助她拟定了总共4个引起嫉妒情绪反应的替代程序及其情绪反应:团委副书记刘某男友考上博士且全体在场女生表示祝贺而欢欣鼓舞瞬间,必须产生的上前向刘某表示祝贺的举止言行,有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发自内心地替刘某高兴;得知刘某评选省大学生优秀干部被省教育厅批准通过瞬间的现场,自己向刘某表示祝贺的体态语言和发自内心的积极语言;看到刘某见到院书记时笑的样子时的积极情绪反应和积极内部思维;在同学中有人无意中表示对刘某敬佩、喜欢等场合的内心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附和语言反应。
第三,从第二次来访开始,对其进行放松暗示训练。在训练中有针对地一一呈现上述设计的内容,输入其大脑并使之变得牢固、清晰。
第四,教会她在咨询结束后,坚持每天联系刚刚获得的积极思维程序和态度反应;学会自己设计新程序纠正其他方面的较小的条件性情绪和言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