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如何与时俱进?
添加时间:2018-10-16    阅读次数:722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成为很多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移动设备的比例高达38%;有24%的未成年人时时刻刻在线,甚至有50%的孩子表示自己已经对手机上瘾了。


信息时代,生活方式及孩子的变化给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方法改变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网络时代:天涯若比邻,比邻若天涯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了顺畅的交流渠道、便利的学习平台,海量的信息缩短了人和知识、技能的距离,让人们掌握了创新的便捷途径。


正因为网络能带来轻松和便捷,即使人们相邻而坐、比邻而居,也容易各对着屏幕沉浸其中,滋生情感裂痕。这种现象最怕也最容易发生在家庭中。 


10年前,孩子抱怨道:

“我的爸爸每天回家都在玩手机。”

“我的妈妈嘴上和我说着话,眼睛却盯着手机,并没有看我。”


10年后,父母诉苦道:

“孩子现在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只知道抱着手机。”

“一有事了,只会发个微信、短信。”


当你每天在家中仍一头扎进手机时,当你疲于照顾孩子,而想用iPad等电子产品代替你的陪伴塞给孩子时,就要警惕日后将为此时的陪伴缺失买单。

父母无论再忙,都不要忘了和孩子亲密的接触,不要因为贪恋“手机宝宝”而冷落了最需要你的“亲宝宝”。


面对网络,父母要端正态度


在网络环境下,父母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全盘否定、过度焦虑,二是无法管理好自身的网络行为。

网络时代来临,如何在网络时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加强亲子关系,点击加入父母公益课堂,咨询电话:0531-67899590.


父母担心孩子受到网络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过度焦虑、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可能会产生对网络的妖魔化,或者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网络,并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还有一些父母自身网络素养不足,甚至自己也沉迷其中: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陷在沙发里刷手机;饭桌上也机不离手,吃完饭就瘫在床上玩游戏……


实际上,父母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合理、适度地使用。父母使用手机时的状态是端坐着浏览、汲取知识,还是躺着歪着、消磨时光,将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的态度和目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发现孩子沉迷游戏时,也不要一上来就强行断网、抢夺手机,因为这种行为是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我束手无策”的表现,本质上还是对它不够了解。想要化解困境,必须“知己知彼”,先了解游戏、了解孩子,弄明白游戏吸引孩子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方法,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多彩,别做井底之蛙


前一阵子,一篇题为《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抖音》的文章在家长圈内广为流传。当被问及“抖音好玩吗?”时,这位妈妈果断回答:“不好玩!”

为什么?


妈妈的答案是:“因为我见识过比这好玩100倍的东西。”正如一个人如果从30楼俯瞰大地,会觉得都是美景;如果从3楼向下看,也许是满地垃圾。


大部分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乏味,而游戏作为一种刺激,能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取得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想让孩子走出空虚的现状,父母就必须注重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寻找强度更高、更吸引孩子的“刺激”,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单调贫乏的生活。当孩子见识得越多,就会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领悟到,世界上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你,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如何兴利除弊


正如之前所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聪明的家长,都是用智慧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和利用网络。

 

打造网络环境下的亲子互动


一位家长分享道:

孩子有两个kindle,中英文的书他可以随便下载。我们共用一个账号,他会看我看过的书,这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交流。


当然,在内容方面我会为他把关或稍有限定;在目标方面,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屏幕社交,更有成就感、培养兴趣;在效果方面,我们会参与评估:在使用信息化手段之后,对我们的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是否有一个积极正面的推进作用。


利用网络,创设亲子记忆


妈妈和女儿在网上偶然发现了《解读红楼梦》的音频集,便坚持每天听一集,这点燃了女儿对原著的兴趣,后来母女又一起观看了《红楼梦》电视剧,女儿又借来书籍进行阅读。阅读过后,她产生了新发现、新感悟,于是又回过头来听解析。


就这样循环往复,这对母女已经坚持了至少3遍。现在,母女经常讨论这部小说中的某位人物、某个情节以及写作方法,不仅拉近了母女间的距离,还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孩子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借助网络,探索全新领域


网络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正在被迅速开发和更新,在网络领域进行研发探索,对很多孩子来说也独具吸引力。


一位爸爸发现上中学的儿子玩网游后,开始和孩子一起探讨和学习简单的编程、编码游戏。现在儿子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编程技巧,还梦想着未来从事IT相关的工作。

 


如果父母不进行自我成长,就是在把孩子推向互联网。孩子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时代打下的烙印在孩子的身上更清晰、更深刻。家庭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才能更接近孩子的特点、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心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