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
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成长”什么?
添加时间:2018-07-23    阅读次数:492

 “自我成长”被认为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这篇转载自心理圈的文章,从三类课题探讨心理咨询师如何做“自我成长”:与咨询过程直接相关的成长课题、咨询师需要长期成长的课题以及建立个人风格需要成长的课题。很详尽和全面。

与咨询过程直接相关的成长课题1

这些会直接影响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感受、表现,以及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咨询效果、来访者感受等。


专业自信

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专业自信,从学习走向第一次咨询,心理一定是没有底的,即使之前有再丰富的基础学习,第一次的实践,或者前n次的实践,心理总是没有谱,更何况我们国内目前大部分咨询师都是练出来,而不是培养出来的,这种情况,在练出来之前,很多时候是心理是没有底的。

新手心理咨询师提升专业自信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扎实、系统的专业学习是核心;其次,接纳自己作为新手的成长过程;再次,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求助于督导。

对于已经入行的咨询师来讲,专业自信更多在于与更优秀咨询师比较后的自卑以及咨询失败之后的自信下降。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技能、接纳成长历程、及时督导”三种方式来提升。


急进心理

急进心理是指咨询师急于帮助来访者,希望来访者尽快从“问题”中解脱出来,当来访者迟迟没有按咨询师的预期发生改变时,咨询师的失落、着急心理,这是大部分新手咨询师,甚至有些经验丰富咨询师的常见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咨询师助人欲望大于来访者求助欲望的情况。

急进心理对咨询过程的影响在于咨询师过早给出解释、建议,在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时“催促”来访者做出改变,最终影响咨询关系与咨询效果。

急进心理的自我调节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学习、案例分析、自我觉察等方式加深对改变过程、改变条件的理解与体验,从而理解、接纳咨询的“慢”进度;二是觉察自己的“助人欲望”,分析“希望来访者快速改变”动机的来源及影响,从而做出有意识的调整。


表现欲望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实现的欲望,通过帮助来访者成功改变,可以满足咨询师的表现欲、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况。

同时,咨询师也需要在咨询过程中对表现、自我实现欲望保持良好的觉察,否则容易出现咨询师的助人欲望大于来访者的求助欲望,出现这种情况时,咨询师的干预,更多是为了自我表现,而不帮助来访者,会加入过多的个人因素,无法做到以“来访者”为中心,也无法真正帮助来访者。

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咨询师可能有过强的表现欲望:

2  咨询师过早的给出解释、建议;

2  尽管来访者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咨询师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2  来访者出现不断反驳、解释的情况;

2  咨询师在分析、指导过程中出现“激动、情绪激昂”的情况;


心理问题

如果咨询师也有相似的问题未被解决,咨询师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咨询的顺利进行。这又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咨询师对自己的“问题”没有觉察;二是咨询师对自己的问题有觉察,也正在想办法处理,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三是咨询师对自己的问题有很好的觉察,同时也通过自我分析、督导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正在改变的路上。


移情处理

“移情”不仅是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所有咨询过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来访者的很多问题与人际关系相关,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把生活中与特定人物的关系结构、沟通方式泛化到咨询过程中来,把对特定人物的情绪体验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这就是所说的“移情”。在咨询过程中,移情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所有咨询师需要特别觉察、关注的内容。合理的处理来访者的移情是所有流派的咨询都需要成长的一个课题。


价值偏向

当咨询师对来访者咨询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特定的价值偏向时,如果这种价值偏向与来访者的价值偏向一致,有时候会促进来访者的改变,如果这种价值偏向与来访者的价值不一致,会阻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有效咨询过程的开展。

整体上来讲,“价值中立”是咨询师自我成长的一个长期课题,尤其是在具体问题、方法上的价值中立。

做到“价值中立”需要咨询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觉察自己在各种事件过程中的价值偏向,对自己的价值偏向有很好的觉察,然后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对其它选择保持开放。同时,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的“坚持”保持觉察,当自己过于坚持某些观点、方法时,或者当咨询进行不顺时,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价值偏向”在作祟。


咨询师需要长期成长的课题2

生活与咨询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咨询师身边的人会“指责”咨询师“还是咨询师呢!怎么这个样子?”或者类似对咨询师“过高”期待未满足后的反应,很多咨询师,尤其是新手咨询师,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会怀疑自己是否自我成长不够。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很多人会觉得,尤其是以人为中心导向的咨询师会觉得,咨询效果主要依赖于咨询师的整个人,依赖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情况,而不是咨询技巧,当咨询师整个人OK,自我成长“到位”时,他在生活中的表现应该“如此”,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一定是整个人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会体现在咨询过程中,也会体现在生活中。


行为模式

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在“人际关系、自我提升、意志力、意识与表达”等方面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有些模式会促进咨询过程的进行,有些会起反作用,咨询师需要对这些模式保持觉察,深入了解它们的形成、维持原因,对需要调整的模式进行调节与改善。

行为模式也可能是咨询师部分“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不调整行为模式,“心理问题”也无法疗愈。对于咨询师来说,更重要的是深入觉察自己的模式、形成原因、维持原因、影响,并且在咨询过程中有意识的去避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的改变需要咨询师的持续努力与坚持。

同时,咨询师也应该合计规划自己的成长计划,不同行为模式对咨询过程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咨询师应该选择那些直接影响“心理问题”、影响咨询过程的行为模式优先成长,对咨询过程影响不大的可以晚一点去分析。


自我觉察

自我分析是咨询师自我成长的必要工具,而自我觉察是自我分析的前提条件。自我觉察同时也是咨询过程的必要条件,咨询师只有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理过程、来访者的反应、咨询关系有很好的觉察,才会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意识调节,没有觉察,也就没有调节,咨询也无法顺利进行。

咨询师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咨询过程中时刻保持觉察来实现,具体可以通过:

2  时刻觉察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变化过程、影响因素;

2  对他人、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保持觉察;

2  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时刻保持观察;

2  在学习各流派方法过程中对各流派所关注的心理内容保持觉察,如精神分析的潜意            识动机、情绪,认知疗法的非理性思维,以人为中心的真诚、一致性表达等;

2  对来访者的反应时刻保持觉察;

2  对咨询关系、对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感受保持觉察;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咨询师自我成长的目的,也是咨询师自我觉察、自我成长的前提。作为目的,咨询师只有接纳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接纳来访者;作为前提,在没有接纳的情况下,很多潜意识内容无法进入觉察范围,也就无从成长。

在自我接纳既作为前提,又作为目的的情况下,咨询师应多进行自我接纳练习,通过自我接纳打开更多的觉察领域,同时在觉察到问题或成长过程中进一步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问题及成长历程,减少成长压力与防御。


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很多心理咨询流派的治疗目标,也是心理咨询师需要成长的最主要课题之一,当我们自我价值不高时,很容易对自己、他人产生防御反应,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自我保护而不是真正的自我提升上,也没有勇气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

咨询师提升自我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对自己的“依赖性”。自我价值有两个来源:通过自己或者通过他人的认可,每个人对这两方面的重视比例是不一样的。依赖性强的人更在乎他人评价,即使自己认可的事情,也一定要他人“表扬”之后心理才有底,而独立性强的人不太在乎他人的评价。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需要向独立性方向发展,否则很难承受来访者的负面情绪,也容易被来访者的负面反馈所影响。

二是提高自我价值水平,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学习、督导、自我分析提升专业自信,也即专业效能感,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整体的自我价值水平。


建立个人风格需要成长的课题3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经历“新手、成长、成熟、个人风格”四个阶段,至“成熟”阶段时,咨询师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个案经验,熟练掌握了各种心理咨询与干预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擅长领域,可以在特定的领域内保证咨询效果。在此基础上,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甚至理论、方法体系。


个性差异

咨询师对咨询方式的选择,受个性的影响非常大,正如各流派的理论与方法受它创始人的个性影响非常明显一样。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风格,甚至来访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方法有近500余种,且不断有新的方法、流派被创立出来,有短程的、也有长程的,有指导性的、也有非指导性的,有个体的、也有家庭的,有强调认知的、也有强调感受的,有调整社会的、也有强调个人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形成自己的方式、风格。


价值导向

此处的价值导向,指的是咨询师对人性、自愈力、咨询原理等理念层面的个人信念。价值导向会影响咨询师对整体咨询方案的设计与风格,如弗洛伊德的“性恶”论,导致他采取指导性的方式,而罗杰斯的“性善”论,则导致他采取非指导性的方式。

前期,咨询师主要通过“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咨询方式与流派,随着咨询与学习经验的丰富,咨询师对每一个流派的核心理念、人性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对人性、来访者的自愈力、咨询的有效因素等有了更全面的感受与体悟,以此为基础,渐渐形成自己的咨询与干预风格。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有些特殊,就在于对从业者本人的心理要求非常高,因为其就是心理治疗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不合格或者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则起不到好的治疗作用,甚至“治坏了”,不仅可能坏了来访者,还有很大的可能坏了自己(未了情结或创伤被激发)。

 

        所以,咨询师的基本培训不仅仅是那些理论知识和治疗技术,更大的功夫在于其个人的修通。登过的“山”有多高,你才可能更有确定性带领你的来访者登上那人生的大山;潜过的“水”有多深,你才敢陪你的来访者潜入其意识多深之处,不怵不怯,还可以把他们安全带上岸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疗愈之旅。可以说心理咨询的基本功比如倾听,共情等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却可能非常不容易,咨询师在修通自己的个人成长中会惊讶得发现自己心理咨询需要的各种“软功夫”逐渐拥有了。

 

 “Knowyourself(认识你自己)!”是刻在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认识自己非常重要,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又有一些人虽知道,但是没有意识去做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去做。

心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