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倒计时一个月,考生们也进入冲刺阶段,近期部分家长在准备周末“推荐生”考试,加上气温逐日升高,大家都产生了焦躁的情绪。
因此,小编为大家分析考生考前容易出现的状况,分享一些考前解压经验,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考前看不进书
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未来的考试结果没有把握,从而产生了焦虑情绪,无法集中精力复习。
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想办法找出自己焦虑的根源,然后通过适当的心理疗法排除这种担忧。
如果是因为想要看的知识点太多而思维混乱,就要理清思路,抓住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突击复习。
建议考生考前头一天晚上不要再做练习题,适当整理一下复习笔记,背背重要公式即可,否则一旦遇到不会的题,将影响考生情绪。
2、考前睡不着
考前失眠是大多数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考前心理紧张造成的。
对付失眠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怕失眠,别有任何心理包袱,考前不要胡思乱想,对自己有信心就好。
平时没有失眠问题的学生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药物,可以听听轻音乐,让眼睛自然地闭起来。
此外,要注意考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提神食品,如茶、咖啡、红牛等,在考试前夜不要饮用,影响睡眠。
3、考场上心烦躁
有些考生总在考试后抱怨,说考场里面声音太多,太嘈杂了,没有办法集中精神考试。
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同场考生翻卷子和叹气的声音,以及考场外周边发出的声音干扰了他们答题。
事实上,考场上一点声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越是觉得烦,噪音反而越会往你耳朵里钻,在这种时候,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做到“充耳不闻”。
不要刻意去感觉这些外界的杂音,就可以把它们从脑袋中清除出去。
4、遇难题就紧张
遇到难题先跳过,做好标记,简单题做完再回头看。
考生在考试时,往往会发现,有时候明明很熟悉的知识点却想不起来,这时考生急于解决问题,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能凑巧“碰上”想要找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效率往往很低,并且时间越长,心里越觉得慌乱。
这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联想,通过回想老师讲授这一知识点时的情况,寻找线索,激发考生在短时间内想起来。
5、觉得时间不够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况就是所剩时间不多,却仍有很多题没做完,此时考生会觉得心急如焚,常常是做着这道题,脑子里却想着下一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
在做题前就要有一个对时间的大概考虑,哪一个时间段做什么题,先做哪道、后做哪道都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
重点、有把握的题应该先答,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死缠烂打,思考2到3分钟后,实在不会就要马上放弃,不要再去想它。
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考试结束前15分钟,监考老师会提醒考生注意时间,加快答题速度,考生要利用最后的这段时间攻克自己最有把握做对的题,而不是死啃难题。
1、面对中考,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①、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复习功课时一会儿给冲杯热牛奶,一会儿给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
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对得起父母的关心。
②、准备一个小药箱
中考前,孩子备考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不适等。
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可能没时间上医院。因此,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③、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在中考前,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
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在孩子复习功课时打扰。
④、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中考临近,有的家长发现考生在家里会无端地发脾气,很是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
有教师建议,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不要去调整孩子给自己定得过高的目标。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