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含义及专家评审意见
添加时间:2014-10-30    阅读次数:928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经历20多年努力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

元认知干预技术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临床干预技术含义:指专业人员把心理求助者培养成能够自己高效干预自己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健康、人格优秀、潜能充分开发的优秀者的目标心理技术体系; 

    其二是自我修养和发展元认知智慧的含义:指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们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实现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目的的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

家对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评审意见

2007年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聘请国内外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教授)、郑日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等,对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全文及注释如下:

                                                    《关于元认知干预技术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金洪源教授对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介绍,并就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性质、操作程序、技术的形成、发展以及技术的有效性等问题,与金洪源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展开深入、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一致认为元认知干预技术具有鲜明特点:

1.元认知干预技术澄清了以传统心理治疗中对潜意识心理现象的种种误解,同时寻找到有效干预潜意识心理障碍的途径——促进求助者元认知能力发展,使得神经症患者、学习行为障碍者等心理活动中被动地为潜意识所左右成份的比重越来越小,直至达到“想学能学好,想做能做到,想放能放下”的自觉、自主、自由境界。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机制的提出,从潜意识自身的可干预性角度大大地提高了潜意识行为的易干预性,克服了经典认知疗法中的只干预错误认知产生的消极情绪而看不到潜意识条件性反射性情绪的局限;扬弃了传统催眠中的庞杂无效操作成份,使其转化为易操作且高效的临床暗示学习训练技术等,都大大地增强了该技术的临床干预效果。

2.元认知干预技术是在前人咨询理论和大量的咨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从1985年起,金洪源教授开始从事心理咨询研究工作,在20多年里,他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并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元认知干预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一套比较规范化的心理学技术。

3.元认知干预技术具有广谱性,能推广到对多种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对一些常见性的心理障碍与问题也能进行有效的干预。这种技术除了适合在接受临床辅导后的神经症患者或其他需要心理帮助者学习与自我调整外,也适用于在生活中能坚持自我心理的调适和保健,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治疗领域中的一门新兴技术。

4.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让来访者感到治疗的效果,同时这种效果有很长的持续性,复发现象很少,是具有一种高效性的心理干预技术。

5.元认知干预技术易于学习与应用。其原理简单,操作性强,易推广。可广泛的适合从事心理学专业以及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学习,并实际性操作,具有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性。

该技术在心理学基础理论方面有待加强与完善,在应用过程中,还应配备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以及有效的验证标准。

综上所述,金洪源的元认知技术无论是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治疗效果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都初步形成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评审专家组

                     2007年5月27日





心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