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咨询服务
枕戈待旦,家长与考生如何度过高考心理关
添加时间:2017-05-04    阅读次数:622

    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对于高三的学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来讲,这是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最紧张的时候,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刻。

    怎样面对剩下的这几十天,可能关系到之前十几年努力的成败,这种时候就很容易滋生紧张、焦躁、不安等情绪,在巨大的压力下就很难完全发挥自己的水平。

    那作为家长如何在这时候帮助孩子调试高考压力呢?家长自己又该如何调节心态呢?一起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建议吧。

    高考成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实力和心态。实力就是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这是硬件;心态是考生及家长的心理素质,这是软件!

    心理素质好,可以在高考中做到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要想顺利度过高考,取得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付出的成绩,在心理上需要考生们磨练自己的意志,克服“压力”和“不良情绪”两大拦路虎。

禁忌情绪传染

    据北京有关部门统计高考前后80%的考生家长有高考焦虑症。家长不能把这种焦虑情绪传染给学生,若考生有情绪异常,应及时向心理医生咨询。

    高考考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过渡紧张,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和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给考生太大的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何有效的缓解压力?

(1)坦然接受考生目前的成绩水平,毕竟一天吃不成胖子,没有日常的积累想靠几十天的突击备考就大幅提升成绩毕竟不现实,家长应该告诉考生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信心,让考生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就好。

(2)简化或放弃:很多考生与家长在考前都会安排制定满满的计划,让本身压力很大的考生更加身心疲惫,这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3)腹式呼吸:如果感觉压力过大或者过度焦虑时可以适当深呼吸来缓解。。

(4)听音乐或运动:一些呼吸性的锻炼如慢跑、游泳或者散步,都可以将紧张情绪合理宣泄出来,让肌肉放松,降低焦虑。另外,如果出现失眠等躯体症状,还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生理原因,比如睡前喝了茶、咖啡等引起神经兴奋的饮料,或者其他原因。

(5)适当的休息很有必要:高考前避免过度用脑,不打疲劳战,不再突击偏题、难题、怪题,避免筋疲力尽。过度紧张的大脑难以发挥考生的真实水平,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

(6)适度锻炼:可慢跑、游泳、做有氧操等,适度锻炼能提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灵敏度、耐久力、抗疾病的能力,为每天紧张的复习提供充沛的精力。

(6)注意饮食起居:从食物上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便于吸收营养,增强体力和记忆力,预防感冒和腹泻等疾病。高考期间尽量不要吃凉拌菜和海鲜,多在家吃饭,以确保食品安全,避免过敏等


高考情绪分析

一、过度自卑或自责

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严格要求是好事,但如果因此陷入自卑或自责的情绪,封闭自己、自暴自弃,反而会阻碍进步。这时需要家长和考生自身能够积极暗示和激励:

(1)积极暗示:积极的暗示是一种正向的提醒和指令,会引导潜在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不妨常常跟自己说“我能行”、“我已经准备好了”,家长则多对孩子说“你能行”,“你已经在努力了”等。

(2)激励:可以在取得进步时适当有所奖励,在课桌或墙壁上贴能够激励自己的名人名言、口号,也可以尝试给未来的自己写信。

(3)合理归因:将一次的失败归因于考生还没有正确掌握知识点和复习不到位,再去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认为考生太笨或没有努力。

二、过度自信

有些考生一次考试考得好就骄傲自满,结果下一次考试就名落孙山,总是大起大落跟过山车一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谁能保证高考时就正好是“起”而不是“落”呢?所以不管考得多好,可以奖励自己的进步,但也得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1)合理归因:把一次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天资聪慧是保证自己可以持续努力的方式,同时归纳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继续保持,反思还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争取更大的进步。

(2)提高目标:根据这次的考试结果为下次制定一个自己可以达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努力去实施。

三、心理疲劳引发厌倦和懈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漫长又重复的备考期间难免会出现心理疲劳的现象,导致记忆力下降、打不起精神、看不进书等等,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变换刺激:可以尝试改变学习方式,例如根据知识点,自己出题考自己或与同学建立互考联盟,轮流出题;把要背的课文、公式录下来放给自己听;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或看自己感兴趣的科目等等。

(2)增强动机:把高考目标或梦想写在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

(3)劳逸结合:这是整个备考阶段都需要注意的,争分夺秒并不代表要疲劳应战,身心平衡才能在学习时更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后,有些学生将与外界交往视为浪费时间,拒绝一切交往的机会,将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拼命学习;有的则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时刻以敌视的态度看待同学,表现得小心翼翼。

    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考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更失去了同伴互助的机会。事实上,研究表明学习较好的办法是与他人讨论、实战操作;最好的办法是教别人,帮助别人学习,有助于梳理、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三的备考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心理战,时刻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及时调整,方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来源于网络

心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