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全社会共同责任
添加时间:2017-04-11    阅读次数:500

    只因生活中一些琐事而积怨,14岁的少女小雨(化名)残忍地掐死了年仅6岁的堂弟,因故意杀人罪获刑10年。昨日(3月29日),在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记者见到了小雨,发现在这些琐事的后面,是一个辍学在家做家务,照看堂弟妹,却被家人忽视、很少得到关爱的少女,“积淀已久的仇恨爆发出来”,小雨自己或许也不知道她到底恨的是什么。(中青在线 2017年3月30日)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既为年仅6岁小男孩生命的逝去而感到悲痛,又为小雨的心理“痼疾“感到惋惜。一个14岁的孩子,内心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仇恨而让她在杀死6岁堂弟时“镇定自若、坦然面对,”我们在感慨小雨“残忍“的时候,小雨的亲人们是不是也要反思,小雨这样心理的形成是不是也有我们的原因?这就引出了一个全社会性质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普遍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极端心理及其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看到记者问小雨:堂弟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小雨说:全都释放出来了。记者问:什么释放出来了,仇恨吗?小雨说:是的,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如果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说出这样的话时,也会我们会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杀人”狂魔“凌迟处死。但是面对一个年仅14岁、外表文弱的小姑娘时,却怎么也恨不起来。现在很多青少年的心理有疾,需要及早”就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让悲剧不再上演,让花季少年之殇不再重现,已火烧眉毛,迫在眉睫。

  首先,学校增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心理素质“补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应当在不断革新不断完善。学校在注重考察学习成绩的同时,兼顾“心理”的健康,甚至要把心理教育课程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增加心理学教育,教导学生正确的沟通方法,教会学生排解心理上的障碍,给青少年的心理“诉求“找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病去则通,让祖国的未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意义深远。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的亟待改进。老一代的家长奉行的是“棍棒“式教育,一言不合,棍棒相见,那时的家长与青少年到也”相安无事“;如今的时代,瞬息万变,老一代的思想很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再用老眼光老的教育方式,就难免酿成悲剧。国家的心理教育机构,应当多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班及讲座,给家长们”答疑解惑“,让家长能够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孩子,教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于小家、于国家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赐予孩子生命只是为人父母的开始,学校教给孩子知识只是其学习成长的开始,共同营造青少年适合生长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任重道远 “。逝者已矣,悲也枉然,愿生命的消逝可以唤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愿花季之殇不再上演。

    来源于长江网

    作者:杨宝

心理视频